野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庄子山木丨那个晓梦迷蝴蝶的老人真能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哪里好 https://m.39.net/pf/a_4476482.html
文/忆暖也许你有时候会感觉自己很累,因为本来不是你的工作,因为你的积极能干,后来全部成了你的份内之事。还有些人也觉得很累,明明自己与世无争,处处谦让,却让别人夺得先机,丧失了机遇。人生有时候因忙碌而伤,有时又因逍遥而伤。那为人处世,究竟是要让自己“有用”还是“无用”呢!且看看庄子怎么说。《庄子山木》中记载: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伐木的人)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庄子后面的回答很长,但他却没有直面回答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的背后,究竟包含着庄子怎么的思考呢?人在世间,究竟应该是“无为”还是应该“有为”?一、该怎么回答庄子弟子的问题呢?人在自然之中处于统治地位,一切生灵的生死,价值评价皆取决于人类,而人类评价万物价值的标准只有一个——利益。大树之所以能够终享天年,首先在于它对人类“无用”,而后在于它对人类“无求”。无用也许是因为大树枝干歪斜,无所取材,他造不了房子,做不了船只,所以它对人类是没有用处的,而人类把它砍伐回去还需要运输成本,所以让大树自生自灭是“利大于弊”的。因此,伐木之人没有主动砍伐它的动力。而又因为大树是自养生物,他依赖的是阳光和雨露,这是自然的恩赐,并不伤害人类的利益。所以伐木者也没有被动砍伐它的必要。这是大树能够安享天年的原因。而那只鹅之所以被杀,因为他对人类“有求”却“无用”。鹅的作用是用来打鸣,但是庄子朋友家的鹅却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它却在消耗粮食,两相对比,它的存在对于人来说是“弊大于利”的,所以鹅不能安享晚年。综合来看,能否安享天年的判别标准就是你对于价值主体(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二、寄身天地间,既“无求”又“无用,”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既有所求,必有所毁,人类的压力皆出于此,人类的意义也在于此。人在世间,想要能够自我保全。必须具备两个因素,无求且无用。世间万物,对于人类来讲,大抵分为四类。第一类:无用无求的存在,比如文中的野树,山中的野草,他们与人类两无相扰,故能逍遥。第二类:有用无求的存在:比如山中的野参,河里的野鱼,他们也不能逍遥,人类会千方百计地寻找,利用和消耗他们。第三类:无用有求的存在:比如文中的鹅,光吃饭不捉老鼠的猫,光拿工资不干活的人,他们是人类社会的弃儿,必定要淘汰的。第四类:有用有求的存在:世间诸般生活在名利场中人,既受社会的供养,也对社会有所贡献。故庄子所论逍遥游,何以能逍遥?弃国弃家,无欲无求,方能逍遥。世人都知道“尘网”之说。陶渊明在其《归园田居》中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看来已经是无欲无求,自生自灭的状态了。可惜尘世的万般关联,功名利禄,情爱纠葛都像一张巨网一样,把人死死囚在其中。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除了忙碌,还是忙碌,生老病死,万般无奈,也只能在心中畅想着从仙人逍遥游吧!?(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声明:本文是天涯从此相忆暖的原创作品,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