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你认识某某会长吗?你身边有在商会或协会工作的人吗?或者,正在阅读此文的你,正是某商协会的灵魂人物吧?对于商协会,常人只见花鲜欲滴、掌声雷动、大人物登台。可风光背后,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本文旨在深度剖析商协会的古今中外和来龙去脉,也带你见识其中的满天神佛和妖魔鬼怪。若君为正在“找组织”的个体,于卿而言,这是一部指南手册。本篇小文希冀助你擦亮眼睛,抚净耳侧,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知己,然后鉴万物,是人是鬼,是神佛是妖魔,一览无余。六祖慧能不识字,留下一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这是禅宗的真义。金科远达不到六祖之根器,既然执笔作文,务尽言辞精准考究,立意直指人心。作一篇令读者感到“有血有肉有收获有启发”的好文章。若君正好从业商协会,看到文笔尖刻处请多多海涵,这只是我的一点浅见,诚迎赐教。上篇、向上社交找大哥,大哥大哥你在哪?对于羊群来说,领头羊伟大与否、光明与否、正确与否都不重要,群羊只会跟着走。人不是羊,却难避“羊群效应”。有时候,真搞不清楚是人蠢,还是羊蠢?纵观史上荒唐事,郁金香泡沫、庞氏骗局、次贷危机……无一不是“有脑子的呼吁,没脑子的响应”。不怪老百姓个人的糊涂,事关群体心理学之不可抗力。乌合之众,是一个群体,更是一种现象。有位社会学家做个实验,发现只要参与人数大于2,就会出现“群体无意识”现象,人数越多,决策越糊涂,行为越荒唐。一个人点菜,吃多少点多少;两个人点菜,想法多了,照顾多了,点了4个人吃的;甚至有餐饮礼仪规定,人数和点菜数量的关系,往往会多出来几个菜的“余量”以示诚意。人类吃饱饭才几年,就干这等败家事?说到底,还是“群羊效应”。若嫌把人比作羊不好听,那就好听点说“群氓效应”。人是群居动物,社交是天性,找组织也是本能。只是如何在天性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怎样把本能与才能结合起来?这是每一个志在成功的人,都要潜心修炼的功夫。很多人对自身定位不清晰,不看主题、圈层、行业,只是频繁参加各种活动,蹭各种会场。哪里有鲜花与掌声,哪里就有他这只蜜蜂忙碌的“嗡嗡嗡”。别人笑他这样为社交而痴狂,值不值得?他却甘之如饴,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老朋友遍天下,新朋友在眼下。”陈奕迅有首歌叫《浮夸》,其中一句歌词是:“你当我是浮夸吧,夸张只因我很怕。”外在的热闹,其实难掩内心的焦虑、无助、不自信。战术上的勤奋,如何能弥补战略上的懒惰?一味地巴结、高攀,还美其名曰“向上社交”?你自己都看不起你自己,还指望别人看得起你?不卑不亢地介绍自己,带着礼貌和关切,平视他人,是为自信;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总有刁民要害朕的,是为自傲;把自己的声誉归到大家捧场,把自己的成果归到团队贡献,是为谦逊;觉得自己乏善可陈,对方屁大点事都要被他载入史册的,是为卑贱。对于台上的人,我们往往有两种视角:一种是仰视,一种是审视,能够平视是他人很难的。仰视,是出于慕强的本能,审视是出于防备的本能,而平视则是人类专属的理性。出于本能的事情容易做,出于理性的事情难上加难,因为理性是反本能的、反人性的。尤其当“一个人”身处“一群人”的场域之中,便会受到磁场的影响。有心造这个场域的人,往往深谙人性、风水、心理学,与之对应的“受众”则难以摆脱这种无形的影响力。这些年来,我最常听到的句式:“我认识某某某,但某某某不认识我!”你认识他,他不认识你,那又怎样?把握平衡之道,自己站稳了,摆正自己的姿态,才能卓有成效地对外社交。哪有什么“向上社交,扩宽格局”,不过是站不稳的弱者想抱别人大腿而已。站在“赋能者”的视角,大腿岂是你想抱就能抱的?哪有什么“向下社交,收割变现”,不过是酸猴子看着葡萄流口水而已。站在“支持者”的视角,谁又愿意当韭菜被你一茬一茬割呢?无论是向上高攀找梯子,还是向下变现找台阶,归根到底,还是得自己成全自己。注意:这不是鼓励搞封闭主义,要想成事还是需要人与人之间协作的。上层圈子人抬人,都想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站得稳,行得正,老大哥再拉你一把,实现共赢!那么,都想找老大哥,老大哥长啥样?大哥又在哪?大哥的脸上,肯定没有写“老大哥”字样,茫茫人海中怎样识别出哪些是老大哥?而不是道貌岸然却与你无缘的“成功人士”。因此,我们理清楚何为老大哥?何为老大?老大是年长者?位高者?是,但不尽然是。老大,是打下江山的人,是有结果的人物。何为大哥?东亚文化有个特色就是“认哥哥喊姐姐”。看一个人混不混得开,就看他能否跟大家打成一片,亲如一家。与大哥相对的就是小弟。在粤语文化圈中,大哥、大佬,本意是对家兄的称呼,后来引申为社会上可视为家兄的年长男子。电影《金手指》中,梁朝伟假扮年轻的拿督,70多岁的老狐狸上前搭讪“拿督您好,小弟吴任松,宝号新松集团”。后来梁朝伟帮忙成功,任达华去笼屋找他想要拉拢。梁朝伟自谦为“细佬程一言”,任达华一听很开心,就说:“既然你把我当亲大哥,我就把你当亲细佬”。任达华在剧中扮演的曾剑桥是家中幺儿子,粤语叫“孻仔”,此时多了个“亲细佬”别提多高兴了。程一言帮曾剑桥一个大忙,多了一个“老大哥”,而曾剑桥成了人家的“老大哥”,各得其所。老大哥=老大×大哥,又是老大,又堪称人家的大哥,那么这个人就是“老大哥”。自年金融海啸之后,市面上就多了个词,叫“抱团取暖”。之后,每逢经济不景气,“抱团取暖”的声音就此起彼伏。疫情期间,我组织了多场资源整合、解难纾困的在线会议,有位企业家非常感慨,说:“每当形势不好的时候,都想要抱团取暖,可是,都来取暖,谁来供暖呢?”对啊,能量不会凭空产生,能量还要守恒,都来取暖,谁来供暖呢?谁呢?老大哥。有能量供暖的老大哥、老大姐,他们都是高能量的人。那么,老大哥何以成为老大哥?事关心量、力量、机制。接下来分别叙述:1、心量。心量是一个有心的程度,对于成人达己有多大的意愿。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那么,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个个的都是精致利己主义者,24小时全操着搞钱的呢?其实,对金钱的渴望是人的原生动力,但人的原生动力却不仅仅只有金钱。当人遇到生命之危险,脱险的意愿最为强烈。这时候,给他多少钱,他都不愿拿命来换。事关性命,则与金钱利益无关。义利相济、无私无我,方为老大哥本色。2、力量。看过电影《蜘蛛侠》的人,可能都对一句台词印象深刻:“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原文是“Withgreat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