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立春回老家,果然看到老爸不负众望种出 [复制链接]

1#

我老爸是街坊邻里口中眼中公认的种菜“高手”。

即使在去年那样干旱的年景,在他的菜地里也总有吃不完的应季菜。

这胡萝卜形状很有点“雷人”

可是老爸每年种这么多的菜,自己却吃不了多少。于是父亲就又做成很多腌菜,或者晒成干菜。

由此,认识父亲的人就又都知道父亲是腌菜的“高手”。

但这些好吃的腌菜和干菜也只有极少的部分进了父亲的肠胃,大部分都送给了乡亲和来探望他的老友新朋。

即使这样,还是有不少的菜,最后不得不烂在了地里。

白萝卜的形状也很特别

我问老爸为什么要种这么多菜?何必这么辛苦自己,轻松一点不好吗?

老爸说,有菜地不种,荒起怎么行呢?把菜种得好,自己有得吃,想吃多少有多少,乡邻们想吃也可以来拔去,你们回来不也有得吃?在返城的时候还有得带......

我呵呵笑着说,我回一趟老家的油费和过路费,可以买一大车菜了哟……

老爸翻我一眼,说,你们在城里,吃的那些“高科技含量”的菜,岂能与我亲手种的这些菜相提并论呢?

老爸不愧是读过书的文化人,这两年还学会了玩智能手机,连网络语“高科技”都用上了……

我嗫嚅道,那我也不能天天回来拉菜的吧!再说,也吃不完,您还是不要累着了,少种点吧。

我何曾不知道老爸说的这些呢?心里只希望老爸不要太辛苦罢了。

太萌了!

老爸不以为然,说,我这“原生态”的菜,你们能吃多少总有所受益,总比没有吃强。

还有,这菜种多少是少种呢?长在地里的东西大多是靠“天”收,怕的是要吃没得吃的时候,找谁要去?就算没人吃了剩下的烂在地里作肥料,也是好的循环嘛.....

好吧。

老爸这一套又一套的,让人不得不“心服口服”,就闭嘴不唠叨了。其实,我知道,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老爸在以他的方式关照他的子女们。

或许在他看来,对于我们这些已长大“远走高飞”了儿女,他能尽力做出的帮助,就是这些。

就这样,为了分享老爸的劳动果实,我每次回去,必定不让老人家“失望”,兴高采烈地将地里的蔬菜塞满后备箱!

我发现,老爸有时还不放心,偷偷地来看究竟,怕我“虚晃一枪”……

转而一想,其实,老爸种菜还有更大的好处。

那就是由种菜产生的一系列好的“效应”:种菜体力支出是一种对身体的锻炼,也是老人家留守老家的一种精神寄托,更是“老有所为”的一种成就感!

而老爸的成就,也颇为“与众不同”。这不,他老人家总能种出“人参”般模样的萝卜来,不仅白萝卜如此,胡萝卜也如此......有图为证!

由于特殊原因,我今年春节没有回去,好不容易熬到立春(正月十四),天不亮就出发往老家飞奔,打算陪老爸好好地过正月十五(元宵节)。

回到家吃完饭就下地拔菜。图中这些萝卜都是立春那天挖出来的,没清理也没清洗,老爸说这样保存的时间比较长。连小小的毛须根都在,就这么原生态拍下来了!

还有很多有趣的“姿势”,模样不好看但吃起来味道相当好。

也许,在老一辈人看来,种菜,是一种信念的坚守,更是一种对土地的承诺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