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瑶族药浴千年传奇 [复制链接]

1#

“黔地无闲草,处处有灵药。”

从大山里摘来多达多种你说不出叫不上名的野生植物,烧煮成汤,每日一浴,就可以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保健养生。这,就是生活在黔东南州从江县翠里乡高华村瑶族同胞日常保健养身的医药宝藏----瑶族药浴。

瑶族药浴,由瑶族祖先独创,族内代代相传的一种保健良方,被专家称之为人类健康的古老传承、绿色养生之道,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瑶族药浴与芬兰桑拿、土耳其浴一道,被誉为“世界三大洗浴文化”。

瑶族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民族。相传,瑶族祖先在迁徙的过程中,一直缺医少药,加上瑶族长年居住于云雾缭绕的大山之上,湿度大,极易引发风湿、伤寒等疾病。为了生存,瑶族袓利用大自然赋予的各种植物,进行治病防病和保健养生,抵御病*侵害,形成了防病、保健、养生、长寿的生活理念,并独创和保持了这样一整套洗药浴习俗——瑶族药浴。

瑶族药浴,以多种野生植物作配方,经过烧煮成药水,将药水倒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药液则会渗透五脏六腑、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排汗排*、提神养颜的功效。特别是对防治风湿、妇科、皮肤和伤风感冒等疾病尤为有效。

不同体质特征的人要配上不同的药方,而这些配方自古只能族内自传,不为外界所知。长期洗药浴的瑶族同胞,身体硬朗,很少生病,延年益寿。在高华村,今年己岁的赵仙姣老人还能行走自如,经常去地里摘菜干农活。

瑶族药浴,大致有种植物配方,可主治47类疾病。而日常用来洗浴的有20多种植物,有草本,也有灌木枝叶,只有高华村的瑶族村民才能识别。最常用的植物有五六种,主要能起到提神,养颜,解疲劳;强体,祛病,驱风湿的作用。

药方中不可或缺的植物半枫荷,传说因诸葛亮获名。建兴三年,诸葛亮亲带50万大*到益州的建宁(今黔东南一带)讨伐孟获。因为山高路远加上气候潮湿多雨,很多士兵患上了严重的骨关节病,*医一时束手无策。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发现有几个士兵的症状变好,细问之下,原来他们疼痛难耐,浑身酸痛,就在扎营不远的一眼温泉浸泡,泡完后感觉浑身酸痛、关节肿胀、手足麻木的症状也消失了。

在这眼温泉旁,诸葛亮发现周围长满了一种奇怪的树木,它的叶子,一半形似枫叶,另一半似荷叶形状,有很多叶子都掉在水里,散发阵阵异香。诸葛亮心中一动,让*医采摘枝叶,用水煮后给患病的士兵泡澡,结果很快痊愈,*心大振。后诸葛亮为这种植物起名为”半枫荷”。

民国《从江县志概况》记载:板瑶好清洁,家必备一浴桶,劳作回家必药浴一次,因处深箐,又好清洁,故长寿者居多。

自古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包括高华村在内的从江县境的瑶寨,通常建在高山之上,寨子四周多为茂密的森林,常年云雾缭绕,每家每户门前屋后都栽种着竹林、茶林和各种树木,每家都用竹笕将山泉引进家中,家中都有杉树加工而成的浴桶。每当有尊贵客人进寨,乡亲都会用油茶和药浴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这是瑶族人民接待嘉宾的最高礼仪。

瑶族药浴贯穿着从江瑶族同胞生活的始终,在瑶村家家户户,煮药洗浴已成为“约定俗成”。在高华村,家家都有一口或几口煮药水的大锅,瑶族人干一天活路回到家里,一定要泡上大半个小时的药浴。然后,喝着用竹笕从山上接到屋里的泉水或一两碗油茶,惬意昂然。

茶水天天饮,药浴日日沐,这种良好习惯千百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令人欣慰的是,神奇瑶族药浴如今外人已知晓。

如今,高华瑶寨的村民们每天都忙着采药、配药、洗药、煮药。走进瑶寨,空气中弥漫的不止是一股浓浓的药香,还有村民喜悦的气息以及热情的笑靥。

由于贵广高铁与厦蓉高速的开通,高华村里每天都有来自贵阳、重庆、上海等地的自驾游客前来体验瑶浴。而口中说着粤语的,肯定是乘贵广高铁前来的客人了。

“配好的药,可以存放6个月。不过,现在一般不超过一周就都用完了”。高华村村民说,如果遇上周末或者“小长假”,来体验的人比较多,一天一户要煮上十几锅药水,才能满足。

高华村居住有85户瑶族村民,为了适应客人洗药浴的需要,现在有60户建有药浴体验房。村里除了把集体山地分给了村民专门用来种植药浴药材外,还成立了瑶族药浴合作社,并可以同时接纳个人洗泡瑶浴。

从贵广高铁从江站下车,驱车2个小时就可来到高华村体验瑶浴。你来到高华村体验瑶族药浴的同时,还能呼吸到大山深处清新的空气,还能感受更多的瑶族古老民俗。

(张琪赵一刀吴如雄等/图文)

在凯里洗瑶浴请到聚瑶坊

聚瑶坊为黔东南州首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药浴体验中心,地址在凯里市环城东路号(7天酒店旁30米),拥有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平方米的停车场。瑶浴体验中心设立有独立的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四人间,贴心的服务只为等待你的到来……

张琪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