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未来:讨论中国电视剧
第一场“主题发言”实录
年10月31日,由清华大学新雅书院主办的“事关未来:讨论中国电视剧”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中央主楼召开。会上,来自社会学、法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与电视剧业内的编剧、导演共聚一堂,切磋研讨。以下为会议第一场“主题发言”的现场实录。
?研讨会现场
甘阳: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开一个“神仙会”,各路神仙来得特别多,既然是神仙会就别来介绍嘉宾领导这套了。神仙会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场主持人介绍一下本场的发言人。我不废话了,直接把时间交给毛尖,介绍一下今天第一场的发言人。
毛尖:这一场的主持人其实是甘阳老师,他是新雅的掌柜。第一位发言人是戴锦华老师,戴老师就不用介绍了,全国人民都知道,甘阳老师你补充几句吧。
甘阳:啊?我们现在可是在线上直播啊,虽说是神仙会大家也稍微正经一点。好,首先请戴老师发言。刘江导演还堵在学校东南门口,戴老师结束后咱们按议程顺序来就可以。
戴锦华:20分钟?
毛尖:12分钟。
戴锦华:好,我定个倒计时。
毛尖:我会提醒您时间的。
戴锦华:我还是自己定个时,别被你一下轰下来,不太好意思。大家早上好。犯了个巨大的错误,毛尖跟我说甘阳老师要开这个会,我以为他是作为主人给新雅外聘教师毛尖开一个《凛冬将至》的周边会议,结果没想到是如此郑重、如此多大咖,还有电视剧的专业人士,而且还叫“事关未来”。等到真把注意力放到这儿,我悔之晚矣,又被放到这儿,我已经完全没有办法了。所以大家把我当做一个bug就好。我自己不光不是电视剧的研究者,也不是电视剧的观众。原因是在于我知道,我对电视剧的成瘾性是非常非常高的,一旦让自己感染了这种病*我就会非常疯狂,而且非常不安,以前是焦虑等待那个时间的到来,后来是彻夜不眠地要把它顿服,因此我就戒掉了电视剧,有口碑极高的剧我才会顿服,两三天不睡觉追完。我不是很好的电视剧观众,更不是很好的研究者。我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圈外旁观者的一些观察跟大家做一下分享。一会儿各位大咖拍砖的时候请稍微考虑一下我的年龄,请大家客气一点(笑)。
大家都知道,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国际化的,那是一个全球性的,至少是跨区域的艺术样式和传播媒介;而电视剧迄今为止仍然具有极端鲜明的本土化特征。也就是这样的特征使电视剧成为即使如今的时代,也承载着本土议题或者说是特定的社会谈判和社会对话的空间。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点。
我自己在把这个观点写下来的时候,就开始自我质疑。比如中国有如此广大的美剧、日剧、英剧、韩剧的粉丝群,我不想一般性地用每个分众都有自己的消费群的答案来回答。我自己想可能有两个答案,一个答案,电视剧的跨国界、跨区域传播本身是全球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我觉得本土一个特定的文化表征就是我们不耻于承认我是美剧、日剧、韩剧的粉丝,但耻于自己是国产电视剧的观众。用姜文式的话说,那是老娘儿们看的东西,当然我就是个老娘儿们,看电视剧没问题。比如甘阳老师、汪晖老师、苏力老师也许会耻于热情洋溢地沉溺于电视剧,哪怕以田野调查的名义也不大好意思。
90年代中期,我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印象,有一次一个很着急的事我打电话给李陀先生,李陀先生说过半小时再打;我转而打给汪晖先生,汪晖先生说过半小时再打。等我们再见面,我知道他们都在看《雍正王朝》,而且好像我们那次见面没有谈我们预定要谈的非常重要的议题,而是他们俩在发表对于《雍正王朝》各式各样的感慨、感悟。这种感慨感悟很具有粉丝的观剧特征,但同时又充满了他们所